实力对比,虽然能取得一定战术优势,但全歼叛军是不可能的。
王阳明在等,等东南数省的明军集结。
如果明军成功集结,无法进入南京的叛军必然失败,但是在明军集结之前,必须有一个鱼饵吸引住叛军的目光。
王阳明自己就是那个鱼饵。
他与江西最后一群忠于朝廷的官兵一起,与数倍于己的叛军近身周旋,以此为朝廷调兵争取时间。
朱宸濠发现了这点。
他意识到,自己必须尽快解决王阳明了。
当一切的周旋都归于无效,战争终究要回到它的本质上来——正面战争。
精兵严重不足的王阳明,终于要面对宁王的全部大军。
鄱阳湖,长江第一大湖,王阳明和朱宸濠的决战之处。
在吉安,朱宸濠曾经以六万大军对手下只有几千人的王阳明肆意调戏,但当双方在鄱阳湖岸摆开军阵的时候,朱宸濠迷茫地发现,王阳明统率的部队已经高达八万,虽然王阳明麾下大多是民兵而非精锐,但数量的天平第一次倾斜到王阳明一方。
就在朱宸濠以先头部队不断试探王阳明的时间里,东南地域的明军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战略集结,哪怕双方已经正面开战的当时,明军的数量依然在增多。
朱宸濠觉得,六万大军足够横行江西了。
这句话本来没错,在朝廷从北方调大军南下之前,六万人足够在江南任何一个地域横行。
可朱宸濠终究忽略了一样东西。
人心。
你如何对待这片土地,这片土地便如何对待你,朱宸濠曾经在江西肆意弄权,纵兵抢掠,他觉得自己对这片土地予取予求,他觉得百姓就是随意玩弄的玩具,他觉得那些平平无奇的泥腿子永远也报复不了自己。
现在,报应的时候来了。
心学的核心是唤醒每个人的良知:被欺压的人要报仇,被驱赶的人想回家,被抢走妻女的人想夺回自己的骨肉……朱宸濠对江西所做的一切,终于在这一刻报应在朱宸濠自己身上。
他的敌人不只是王阳明,还有江西一千二百万百姓。
从这一刻起,每一份好好生活的渴望,都会成为百姓支持王阳明的动力。
大局已定。
战争的最后,朱宸濠看到漫天炮弹如星火,忠于朝廷的鄱阳湖水师,终于在最关键时刻赶到,断绝了朱宸濠逃跑的一切可能。
楼船之上,王阳明伸手虚握。
身后山高水阔天地皆光明。
结束了。
(八)圣人心象得知宁王叛乱被平定后,最兴奋的不是朝廷或朱厚照,而是王阳明的父亲王华。
曾经为了支持儿子放弃仕途的王华,在这一天终于证明,自己和儿子都是对的。
书生意气,理所当然。
大喜的王华在书斋写下一副对联,很嘚瑟,但又无比真实。
「任老子婆娑风月;看儿曹整顿乾坤。
」平乱之后,王阳明受封新建伯,入朝拜谢。
封爵之日,王阳明高冠博带,行走间,冠冕的丝帛覆盖耳畔。
观礼者中,有人艳羡酸楚,酸溜溜道:「王先生耳朵冷吗?
」王阳明平淡回复。
「是先生眼热。
」封爵之后,王阳明官拜南京兵部尚书,而后总督两广,坐镇东南。
曾梦想成为北疆利剑的少年,多年之后,只身撑起了南方的边防。
或许这便是所谓命运使然。
三十年后,隆庆皇帝盖棺论定,为王阳明写下最终的注笔。
「两肩正气,一代伟人」。
隆庆无比惋惜,惋惜王阳明没有出现在自己的时代。
哪怕他说这句话时,身旁的辅臣叫张居正。
也正是隆庆之后的万历时代,阳明心学席卷中华。
明史对此评价为,「阳明之学既出,天下宗朱(熹)者,无复几人矣」。
再之后,就是誉满天下的故事了。
明穆宗称王阳明「拨乱反正,救世安民」;曾国藩称王阳明「功不在禹下」;王士祯称王阳明「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皆居绝顶」……而这无数赞誉之中,最著名的还是东乡平八郎的一句。
一生俯首拜阳明。
.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火影:我宁次绝不下线 木叶之次元修仙 如何以“我是皇帝,但皇后不爱我”为开头写一个故事? - 知乎 能不能从霸道总裁的手下的角度写故事? - 知乎 千金赌约 无敌召唤之最强人皇 对喜欢的人彻底死心是种怎样的体验? - 知乎() 从火焰开始的进化 替嫁后,我成了失明太子的白月光 开局悬崖下:网红图书馆 白月光黑化了 不再见 索罗斯能做空中国么? - 知乎 我喜欢欺负我的青梅竹马 威霸九霄赵平安齐天娇 斗罗之我能支配时间 灵感的王国1 帅翻!京圈大佬在线打脸! 老来得子 七零小辣椒:新婚夜植物人老公睁开眼!